时间:2022/9/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当资本嗅到兰州牛肉面的“香气”时……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碗碗热腾腾的兰州牛肉面,从街边巷口走进商业购物中心。简约明快的装修、时新的国潮元素,连锁面馆凭借独特的烟火气与情怀,深入年轻白领社区,以新中式快餐的形象亮相,一时风靡上海。

  牛肉面的香味撩动着资本嗅觉。上证报记者观察到,在疫情寒冬期成立的新品牌陈香贵逆势吸金。一家VC的执行董事听说排队“火爆”,调研后当即投出首个线下餐饮项目,“从第一次与陈香贵创始人姜军见面,到打出第一笔意向金,仅隔两天。”

  热度不断升温。近日陈香贵披露,已于年底完成B轮融资,由正心谷资本领投,云九资本跟投,老股东源码资本和天使投资人宋欢平继续加持。“投资方看中陈香贵用新式快餐的运营逻辑改造传统餐饮,打破了牛肉面‘有品类无品牌’。”一位陈香贵高管向上证报记者透露。

  其实,资本争夺牛肉面赛道并非一时起意,亦有腾讯大手笔入股马记永,张拉拉获新一轮融资。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上证报记者分析称,“资本主要看重面食市场普及性所蕴含的巨大市场规模,以及市场分散性带给品牌连锁企业的高成长性机会。”

  三公里11家

  连锁兰州牛肉面缘何在沪崛起

  工作日中午1点,用餐高峰期刚过,位于上海陆家嘴软件园的陈香贵依旧有不少顾客前来就餐。“主打正宗兰州牛肉面,制面工艺和配方食材:面粉、辣子、煮肉熬汤调料等都来自于甘肃兰州。”陈香贵内部人士向上证报记者介绍。

  “兰州人的早晨,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在沪工作多年的白领林晓,曾日日想念家乡的牛肉面,但让她意外的是,最近在公司三公里内就开了5家陈香贵、4家张拉拉、2家马记永。“这些兰州牛肉面品牌,仿佛是一夜冒出来的,环境与质量都让上班族欢喜。”

  上证报记者了解到,上述备受市场   “拉面新贵们”为何不约而同选择在上海落地开花,上述陈香贵高管向上证报记者介绍,主要是看中了上海的经济发达、消费力与包容性强。“目前陈香贵在华东市场有近家门店,开店位置以购物中心为主,一两公里左右一家店,与全家罗森相似,以匹配随机性和一人食的吃面习惯。”

  其实,新式兰州牛肉面馆的突然火爆并非偶然。

  “在新消费的大背景下,牛肉面显然是一种消费刚需。”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向上证报记者分析称,新中式面馆满足了新消费群体及特殊场景商圈住宅的需要,同时牛肉面标准化可复制,群体匹配性广泛,故而非常火。

  正在拉面的师傅(从上到下:陈香贵、马记永和张拉拉)上证报记者摄

  面食赛道“新风口”也在吸引更多兰州人。上证报记者从陈香贵内部人士处获悉,陈香贵聘用的多位拉面师傅中绝大部分人来自甘肃兰州。“未来,此类新中式面馆会加速兰州牛肉面品牌化、标准化和连锁化进程,给牛肉面从业者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为企业门店形象,面品和服务质量等提供更多发展空间。”上海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会长范臻向上证报记者表示。

  一汤一面

  搅动资本江湖风云

  餐饮寒冬下,资本密集涌入新中式面食领域,对该赛道的憧憬不言而喻。

  截至目前,最火的三个项目是陈香贵、马记永和张拉拉。陈香贵已完成B轮融资,马记永曾获红杉资本10亿元估值投资意向书,天眼查显示,张拉拉也于年初获C轮融资。

配图:张拉拉融资历程来源:天眼查

  一碗牛肉面,为何能成为资本眼中“明日之星”?上证报记者采访获悉,“面食赛道资金回笼快,现金流充足”是首要原因,艾媒餐饮研究院在报告中指出,年中国中式面馆市场营收规模将达.9亿元,预计年营收规模将突破亿元。

  “年受疫情影响很大,公司对外债务约万元,在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之际,靠转型做牛肉面涅槃重生。”上述陈香贵高管向上证报记者透露,截至目前陈香贵在全国已有近家门店,年财务投资近2.4亿元新设门店,全年实现超3亿元营业收入,年预计将会实现15亿到16亿营业收入。

  新中式面馆盈利能力优势大,与其标准化经营,兰州牛肉面生产过程成本相对低廉、回收周期短不无关系。在此基础上,叠加资本的助力与门店迅速扩张,势必推动行业品牌重塑。

配图:一碗兰州牛肉面(从左到右:陈香贵、马记永和张拉拉)上证报记者摄

  在此过程中,新中式面馆无疑有着天然的机会,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兰州牛肉面赛道本身市场庞大,是典型的有品类无品牌,目前来看拉面新贵大多采取“选址在商场”等新餐饮品牌的模式和打法。

  陈香贵正是参与“深度品牌化、连锁化改造”中的一员。一位接近陈香贵的知情人士向上证报记者分析,该品牌受资本青睐,是因为其与传统牛肉面相比,供应链规范,移动端点餐、支付方便;数据化管理连锁餐饮能力提升;团队拥有西式快餐等连锁运营经验,将传统餐饮标准化;食材、用餐环境、加工工艺、产品组合的升级。

  品牌是最有价值的资产,兰州牛肉面品牌的估值何以高达10亿元?正心谷资本投资项目负责人张恺表示,静态分析来看,短期业绩以及已知的坪效、门店数、开店规划、客单价、SKU、复购等静态数据可以作为阶段性的验证。

  “核心还是长期判断,这种判断更多是基于底层逻辑的推演,从而去预判或者说猜测5年后的情形,我们团队在这种相对早期的项目上,至少要能看到10倍增长空间才会出手。”张恺表示。

  资本疯狂涌入的同时,柏文喜也向上证报记者提示,“在面食经济下,拉面馆疯狂扩张背后或存在着标准化规范运营不到位等问题,从而导致企业面临发展瓶颈、食品安全以及这一细分行业被过度追捧造成资本内卷无法退出的多重风险。”

  一破一立

  拉面新贵突围下半场

  “大部分门店都被关掉了,现在公司在开紧急会议,想办法应对。”3月14日,一家头部兰州牛肉面品牌的高管向上证报记者述说疫情反扑带来的冲击。

  资本为兰州牛肉面品牌的建立提供了助力,但伴随疫情“倒春寒”,如何在品质、价格、品牌及便利等方面蓄力创新,成为了“拉面新贵们”夺得市场份额的重要因素,也是未来资本获利的关键。

  木色的装修,免费的续面,木质的托盘,上证报记者实地走访多家新式兰州牛肉面馆发现,无论是在用餐环境,营销手段,还是牛肉面口感,“同质化”成为了新中式面馆当下最受消费者质疑的原因之一。

  “目前‘拉面新贵们’在服务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并未呈现较大突破;同时,线下营收大概占兰州牛肉面门店营收的70%,伴随外卖配送服务提升,堂食比例会有进一步下滑。”张毅向上证报记者表示。

配图:兰州牛肉面的门店(从左到右:陈香贵、马记永和张拉拉)上证报记者摄

  与此同时,张毅认为,新中式面馆不应高估用户消费能力。大众点评显示,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在上海的平均客单价在40元左右。在陆家嘴软件园工作的付进告诉上证报记者,“面的价格的确有些贵,天天吃,吃不起。”

  “兰州牛肉面本是大众化价廉物美的快速产品,目前新中式面馆客单价与牛肉面发源地兰州市价格相差太大,故不看好其未来发展趋势;但其如果能做好单客消费定价,更加适合大众消费,可以打破格局。”范臻向上证报记者表示。

  张毅进一步分析称,“在面食赛道中,规模、门店扩张速度、未来利润成长是竞争的关键点,在成本相对较高、消费价格较高情况下,利润具备竞争力的新中式面馆才能获胜。”

  部分面馆已在寻找破冰之法。“正在探索和一些央企国企及国际化的大型供应链企业合作。”上述头部兰州牛肉面品牌的高管告诉上证报记者,供应链端的优势决定了未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也决定了品牌能否给消费者提供好吃、经济实惠的产品。

  针对新中式面馆发展趋势,上证报记者采访获悉,一是快餐正餐化,通过完善中央厨房,在门店迅速扩张同时实现口味标准化;二是建立品牌差异化,从“手撕面”等角度塑造品牌优势;三是走产品多元化路线,加入饮品甜品等丰富“小食”。

  “未来,好的餐饮一定是三分之二的餐饮血统,结合三分之一的互联网血统。”上述陈香贵高管向上证报记者透露,今年陈香贵将主要精力会放在组织、品牌和供应链端,吸引人才加入,重点打造IP,同时通过数字化赋能,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决策精准度。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16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