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病从口入,癌症也不例外。尤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实验证实,约八成的癌症患者和饮食习惯有关。调整饮食可降低患癌风险! 癌症最偏爱的“十个字” 01 “糖” 超过25克很危险 吃糖会导致胰岛素大量分泌,使胰岛功能受损,成为诱发胰腺癌的潜在因素之一。大量的糖分摄入也会对身体,尤其是对新陈代谢造成不利影响,会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和高胰岛素血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内,最好不超过25克。02 “烫” 65度是癌症温度 中国人尤其吃饭讲究“趁热”,但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饮品温度在65℃以上饮品(如咖啡、茶等)可能会引发食管癌。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爱喝功夫茶、生滚粥的潮汕人,爱喝大碗烫粥的太行山区居民,常饮滚烫奶茶的新疆哈萨克人,都是食管癌、胃贲门癌的高发人群。过热的食物会损伤食道黏膜,长期吃过烫的食物,黏膜反复受到慢性损伤,就可能引发慢性炎症,进而增大癌变的可能性。 03 “懒” 快餐吃一次伤一次 不少人懒得做饭,喜欢吃火腿、香肠等加工食品,还有的人经常在外吃快餐,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油盐摄入超标,带来致癌风险。 把上顿饭菜热热然后凑合吃掉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但剩菜常有致癌物亚硝酸盐的风险。 建议吃饭要按时、定量,吃新鲜的食物,尽量不吃剩饭剩菜。 04 “腌” 松花蛋不要多吃 松花蛋是一种著名的腌制食品,它美味却也有害,因为在松花蛋熏制过程中会有很多铅元素,铅元素在身体里会蓄积起来,造成铅中毒。 食用培根等加工肉制品大都采用腌渍的方法制作,而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制品,将会提高18%的患下腹部癌症(如结直肠癌)的风险。 很多老一辈人都喜欢腌制食品,而实际上这类食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硝酸盐,会在胃内被转变为亚硝酸盐,然后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酸胺,具有极强的致癌性,会导致胃、肠、胰腺等消化器官癌变的几率升高。当然也不用矫枉过正,偶尔吃一次还是没问题的。 05 “咸” 癌症的“亲戚” 盐似乎是最“危险”的调料,吃得太咸会导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损伤,久而久之会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导致胃癌发生。 吃饭口味重的人,可以多吃一些维生素C的水果,维生素C能帮助阻断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06 “熏” 含强致癌物 经常吃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等熏烤类食物,容易得食道癌和胃癌。熏烤类食物在制作中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类物质,强致癌物苯并芘就是其中一种,它会造成细胞突变,引发癌症。熏烤类的食物一定要少吃。 07 “油” 好油炸出来的也不行 油炸食品属于一种高热量食品,即便是“好油”炸出来的食物,也对人体有伤害。反复煎炸的油,其中的致癌物更多。 《自然》杂志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肥胖、高脂肪及高热量饮食是引发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高脂饮食可驱动肠道干细胞数量激增,使之进行无限期地繁殖,并且分化成为其他类型的细胞,易于引发肠道肿瘤。 08 “酒” 饮酒需有度 人们患胃癌的风险与饮酒量呈正相关:过量喝酒和肝癌密切相关;经常喝啤酒或其他含酒精饮料的人,结肠癌发病率高。 中国癌症基金会建议:男性饮酒每天不超过20~30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0~15克。 09 “霉” 发霉的花生最易被忽视 发霉的食物当然没有人会故意去吃。不过花生、玉米、大米、高粱等食物很容易受潮,进而被霉菌污染。有时不易被发现,特别是夏天的凉菜,有一些发霉也是肉眼无法辨别的。这种情况下的食物,很可能有致癌作用的霉菌毒素,这种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与肝癌的关系极为密切。 建议大家学会合理储存食物,防止受潮霉变。 10 “烟” 炒菜油烟最易忽视 吸烟致癌已经是世界共识,除了要戒烟外,做菜的油烟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人的菜以煎、炒、炸等高温烹调方式,但我们不知道,这种做法很容易产生大量油烟,其中夹杂着不少烷烃类物质等致癌物,以及类似于PM2.5的可吸入颗粒物,不仅影响皮肤,还有可能导致肺癌。 大油炒菜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开窗、开排气扇,尽量使用无油烟的绿色环保饮食方法。 (医院简介建议WiFi下观看) (医院简介建议WiFi下观看)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版权及图片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多数内容为学习交流为主,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