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外用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50710/4653856.html

「本文来源:当代生活报」

当下,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外卖。然而,外卖是现代人的发明吗?

不,早在多年前,宋朝人就已经享受到外卖服务,足不出户尽享美食。宋朝人外卖吃啥?外卖咋送?今天就来和你们聊聊宋朝外卖那些事。

1

先说一个关于美食的冷知识——我们今天形成惯例的“一日三餐”是从宋朝开始的。宋朝之前,平民百姓大多吃不起三餐,实行的是两餐制,上午、下午各一餐,只有宫廷和显贵人家才有能力置办三餐或者四餐。

由于宋朝引进了“占城稻”,粮食产量有了极大提升,食物品种更加丰富,普通人家也能吃得起一日三餐了。吃得饱了,自然就会追求吃得精致。今天我们熟悉的烹、烧、烤、炒、爆、熘、煮、炖、卤、蒸等多样的烹饪技法,也都是在宋朝成熟起来的。

《鹤林玉露》里记载的一个故事把宋朝有钱人在吃上面的讲究,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名士大夫在京城买了一个小妾,小妾曾经是宰相蔡京家里做包子的厨娘。一天士大夫嘴馋了,吩咐小妾做包子给他吃。结果小妾说:“我不会做包子。”士大夫生气了:“你不是说你是太师府上做包子的厨娘吗?”结果小妾委屈地答道:“我只是太师府上做包子的人里面切葱丝的。”

除了在家里吃出花样,宋朝人也时常爱下馆子。

和唐代大中城市居民住宅区的“坊”和商业交易区的“市”在空间上完全隔离不同,宋朝的商业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从宋真宗开始,沿街开店渐成气候,到了仁宗时市场的格局已经成型,沿街开店只要交税,店铺不侵占路面就可以了。而且宋朝史无前例地取消了宵禁,夜市盛行。“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晚上营业到半夜,清晨又开门;“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不管是寒冬腊月,大雪纷飞,还是阴雨绵绵,夜市都会开放。

所以,李白想吃夜宵吃不起来,苏轼就有这个福分了。

有人统计过,《东京梦华录》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餐饮业的发达,一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其中酒楼和各种饮食店占了半数以上。《武林旧事》《都城纪胜》《梦粱录》等作品记载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派热闹景象。《清明上河图》中,经营餐饮业的店铺有四五十家。

从北宋“江宁府”到南宋“建康府”,宋代的南京虽然不及东京繁华,但从南京石门坎古墓葬群的出土文物来看,宋代南京普通民众的精致生活也可见一斑,可以一窥千年前南京城的繁华经济。

2

饭馆多,吃货多,外卖应运而生。

《东京梦华录》里写道:“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这说的就是宋朝家境殷实的人家,一般都是在市场中的饭店中买好饭菜,而不是回家再自己做。书里还提到“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想想这和我们今天的快餐差不多。

当然了,那会儿不能网上下订单,差人到饭馆点个菜,“逐时施行索唤”,店家就会送上门来。据说北宋时范仲淹常常与同僚在驿站商讨要事,他会提前在京城饭馆留下菜谱,到时间就会有饭馆的伙计来送餐。

有心人发现,《清明上河图》中也有外卖的蛛丝马迹。在一家名叫“十千”的店铺外,有一个伙计穿着店里的围裙,右手拿着筷子,左手拿着两个食盒,行色匆匆走在街上,好像急切地寻找着送餐地点。嘿,这不就是宋朝的“外卖小哥”吗?只不过,与现在的外卖小哥骑着小电动车风驰电掣般穿梭在大街小巷不同,宋朝外卖小哥基本靠步行。

他们还有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湖船,这是南宋时期载满商品游走于临安城西湖之上的小船,在顾客“下单”后,小船便在短时间内到达,提供顾客要的物品。吴自牧在《梦粱录》里描述:“撑船买卖羹汤、时果、酒水、菜蔬、鸡鸭、海螺……点茶,供茶果。”这听上去实在是非常浪漫的运送方式。

3

当然了,饭馆是分级别的,高档的、中档的、低档的都有。正店,相当于现在的豪华大酒楼、会所。脚店,一般指特色经营店,好比如今的中档餐馆,接待中档消费的客人。这种店通常有外卖服务。

分荣,相当于大排档,外卖生意最火,随叫随送。有些酒业经营就出现了正店和脚店的上下连锁关系。

矾楼是正店,是东京酒楼业的龙头老大。原先是东京白矾贸易的集散点,可能是原来矾行附设的酒楼,也可能后来在此盖了酒楼,所以叫做矾楼,也叫白矾楼。后来被讹传为樊楼,也有可能是因为矾楼不雅。矾楼在宋朝京城的黄金地段,紧挨着皇城大内的东华门,宋真宗时就闻名遐迩,名人雅士常常出入其间,堪称东京地标性建筑之一。它的经营风格、环境布置几乎成了宋代酒楼业的样板。

在宋代的档案中,矾楼经营最好的时候,每年销售官酒至5万斤,上缴国家酒税相当可观。朝廷曾允诺新承包者只要上缴矾楼年销5万斤的原酒税额,就可以拨给三千家京城的小酒店作为连锁店。

《梦粱录·面食店》中还简单列了一些宋代餐馆的菜单,不难看出,宋朝真的是一个讲究吃的朝代。

“又有专卖家常饭食,如蹄子清羹、鱼辣羹、鸡羹、耍鱼辣羹、猪大骨清羹、杂合羹、兼卖蝴蝶面、煎肉、大熬虾等蝴蝶面,及有煎肉、煎肝、冻鱼、冻鲞、冻肉、煎鸭子、煎鲚鱼、醋鲞等下饭。更有专卖血脏面、齑肉菜面、笋淘面、素骨头面、麸笋素羹饭。又有卖菜羹饭店,兼卖煎豆腐、煎鱼、煎鲞、烧菜、煎茄子……”

对了,夏天还有“冰雪甘草汤”等消夏凉品,“冰雪甘草汤”是用甘草、砂糖和清水熬成汤,然后再放凉,之后再加进磨碎的冰块。口感清甜,伴着碎冰有点像糖水冰沙。宋孝宗就曾经贪凉吃多了冷饮,拉了好几天的肚子,吓坏了一群大臣。

如此看来,宋朝人的外卖选择实在是丰富。

4

宋朝的美食氛围造就了许多吃货。

宋哲宗时的宰相韩缜喜欢吃烤乳鸽,而且一定要吃白色的那种,如果有人故意烤灰色的给他吃,他一下就能凭口味辨别出来。韩缜还爱吃驴肠,做这道菜需要很高的技艺。厨师担心做不好,想了一个法子:每逢宴会,事先拴一头驴在旁边,待宾客准备开席时,提刀豁驴肚,洗净切碎后立即下锅,这样便可以保证驴肠味美新鲜。

宰相吕蒙喜欢喝鸡舌汤,每天早晨都要喝。一天晚饭后,吕蒙到后花园散步,看见墙角有一堆凸起,以为是假山,殊不知是杀鸡时褪下来的鸡毛。当然,那些有情怀的士大夫的美食经并不走奢侈路线,他们吃得比较文艺。

苏东坡被贬黄州时,买猪肉回来切成方块,辅以作料,上锅烧煮,并写了《猪肉颂》的打油诗。“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这是东坡肉的门道。苏东坡到杭州后,告知了当地百姓,“东坡肉”便流传开来。东坡肉会不会进入宋朝人的外卖菜单也未可知。

在吃货中,王安石大概只能算入门级的。有朋友到王安石家做客,王夫人抱怨,弄不清丈夫喜欢吃什么菜。朋友很奇怪,说王大人喜欢吃鹿肉丝,因为刚才进餐时,他把一盘鹿肉丝吃了个精光。王夫人答曰:那是因为鹿肉丝放在他眼前。果不其然,第二天聚会,友人故意把鹿肉丝放远一点,换了一盘昨天一筷没动的菜在眼前,结果王安石把眼前那盘菜吃了个干净。

5

宋朝的外卖怎么送?宋人又有什么奇思妙想呢?除了常见的食盒外,那时的保温器具中有一种奇特的“碗”,是为了保温而设计,名字叫温盘。它由上下两层瓷构成,上层瓷薄,下层瓷厚,中间空,注水孔是在盘子两侧的顶部穿一至两个圆孔。使用时向盘内夹层直接注入热水保温,不必烧炭,十分环保。据记载,这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匠心的饮食器皿,尤在北方官宴中得到好评,这一系列还有温酒壶、温碗、温盅等。

宋代时还有另一种原理相同的碗,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孔明碗:两个碗上下粘接,中间留空,外面碗底心有一圆孔相通,沸水进入夹层后,食物就会保持温度,“完胜”现代的一次性餐盒和塑料袋。

据《现代快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33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