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未完全平息的新冠疫情给日本的各行各业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外食业无疑是受到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 比如,从去年3月疫情真正对日本造成影响开始,各大媒体几乎是每隔几月就会推出对牛丼连锁店“御三家”——食其家、吉野家和松屋——业绩表现的专题报道。从中我们可以得知,虽然三个企业的盈利都因为疫情缩水,但相比于陷入苦战的吉野家和松屋,食其家不仅稳住了阵脚,甚至在一些月份有所进步。自然,包括原料选择、经营策略和宣传方式等多重因素左右了不同企业在疫情下的表现。而一个可能更有意义的问题在于:为什么日本公众对于牛丼有着如此深切的关心? 之前的文章中曾经分析过现今日本两大“国民美食”——咖喱和拉面——其实都起源自国外(分别为印度和中国)。有意思的是,在被誉为“国民快餐”的牛丼这里,我们也能发现相似的现象。在日本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作为一种食物的牛肉并不被广大的民众所接受。只有到现代化开始之后,作为外来文化代表的牛肉才逐渐得到传播。如今在日本国内,牛丼价格的涨跌足以左右普通民众的生计;而在国外,它作为日本美食代表在创收的同时也间接传达了一种日式的生活方式。而如果从历史、经济和文化等维度细察牛丼在日本的发展史的话,则可以发现更多隐藏在一碗牛肉盖饭后的社会细节。 松屋门店牛丼的诞生——本土和西化之间追溯牛丼诞生的历史不得不首先回看牛肉本身在日本列岛的发展。虽然不同的历史学家有着并不一致的结论,但一个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牛是在5、6世纪左右从欧亚大陆传到日本的。此后,主要被用于农耕的牛受到了各政权的保护。年的律法甚至规定对杀牛的犯人可以判处1到3年的监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牛肉的食用虽然零星可见,但完全不是社会的主流。 16世纪开始逐渐增多的欧洲商人对这一情况形成了冲击。他们食用牛肉的习惯和商品一起进入日本并开始受到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