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钛媒体 原标题:网红餐厅一地鸡毛,“现炒”店开始流行来源:柳牧宗 摘要: 做餐饮行业,想要真正有长久、持续的名气,还需产品过硬、服务够好。 图片来源 全景网民以食为天,在上千年的中国饮食文化中,餐饮业经久不衰,中国餐饮市场潜力巨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餐饮市场全年收入达到亿元,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2%,到年,全国餐饮收入预计将超过5万亿元。 如此海量市场,也直接导致了这个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过去几年,随着外部竞争的倒逼,餐饮界涌现出一批网红餐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过,据钛媒体观察,这些曾经受无数消费者追捧的老牌网红餐厅,如今已经逐一走下神坛,网红餐厅也成为餐饮人心目中略带贬义的词汇。 网红餐厅究竟发生了什么? 网红餐饮一地鸡毛,卖噱头不如卖产品 对于年轻人来说,无创新、不潮流成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各种靠着网络营销、单品经营的网红餐饮店,在“互联网+”的浪潮下,迅速侵袭了整个餐饮业。一些“声名显赫”的品牌,像黄太吉、雕爷牛腩等,靠着爱讲品牌故事,更是屡屡创下销售奇迹,着实在餐饮界火了一把。 然而,随着近年来网红餐饮店接连被爆雇人排队、菜品品质下降等负面新闻,上述网红品牌早已不复往日风光。营销神话“黄太吉”近期内因拖欠贷款连续第二次被纳入失信名单,近日大名鼎鼎的“雕爷牛腩”也被爆出卖给了一家餐饮管理公司,第一代网红餐厅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么,这些网红餐厅兴衰背后,又带给餐饮界怎样的思考? 钛媒体通过梳理发现,像雕爷牛腩、黄太吉等网红餐饮品牌,其创始人多数都是跨界的餐饮人,共同特征是都善于包装自身,像雕爷牛腩以万元向香港食神戴龙购买秘方的故事风靡互联网,进而红极一时。 不过,这些网红品牌鼓吹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餐饮业,却忽视了餐饮行业本身最基础的立身之本,即菜品的口味,多数网红餐厅并没有能够留住消费者的口碑产品,导致品牌口碑逐渐下滑,进而拖垮整个品牌系统。 其次,餐饮行业受成本结构限制,利润率并不高,大多只停留在10%左右,这就意味着想要扩大利润,只能追求规模化,多数网红餐厅在没有成熟运营体系支撑的情况下盲目扩张,但供应链、品控及内部运营管理没有跟上扩张脚步,进而导致扩张失败,最终落得昙花一现的结局。 “当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想要餐厅真正有长久、持续的名气,还需产品过硬、服务够好,像此前被小S“翻牌”的中式快餐网红店曼玲粥店,日前就因卫生脏乱差被停业整顿,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如今网红餐厅脆弱的运营问题。 在网红餐厅逐渐衰落之时,另一餐饮现象又在中式快餐领域兴起。 据了解,中国餐饮市场历来高度分散,行业集中度指数CR5不超过1%,主要分为中餐、西餐和其他三大类,中餐是其最大组成部分。按照品类,中餐又进一步细分为中式正餐、中式快餐及其他。 阳阳·酱肉包 据中国饭店业协会统计,年快餐业每平方米营收为2.51万元,而正餐每平方米营收仅为1.02万元,利润可人的中式快餐业,也成为中国餐饮最热门的赛道。 那么,这一热门赛道,究竟有何值得
|